我国环保治理设备标准化建设亟待加强

来源:雷电竞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07 15:11:12 访问量 :731 次

  当今社会,绿色环保慢慢的变成了了指导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污染治理作为环保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随之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要治理就要有设备,环保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污染治理的成效。目前我国环保设备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加强。针对目前我国环保设备的现状、有一定的问题以及环保设备的自身特点、行业标准等,笔者作了详细研究,并就如何加强我国环保治理设备的总体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国内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近十几年我国环保设备行业以市场为导向,慢慢地发展壮大,为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环保设备设计制造体系,能够生产制造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噪声振动控制装置及环境监测仪等6大类2300多种产品;拥有2300多家制造企业,年产值76.9亿元,近十年平均上涨的速度为17.76%,远高于世界6%的上涨的速度。“八五”期间我国环保设备已经向四周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年出口2000万元~3000万元,并且逐步出现了一批存在竞争力的企业。

  虽然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环保设备起步较晚,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产品水平低。首先反映在技术性能指标上,目前我国大部分环保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较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要低,如效率、精度、能耗、常规使用的寿命、噪声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只有4%的环保产品技术性能能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75%的环保产品甚至仅相当于国外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约有20%的产品性能太差需要淘汰;40%的产品需继续提高性能。

  可靠性差。环保设备与其他机电设施一样应该有足够的使用可靠性。这方面许多环保设备尚未过关,有些产品频繁发生故障,1~2年就需要大修,3~4年就可能报废,一些价值过百万的设备没有几年就成为一堆废铁,这不仅会给用户所带来麻烦,对整个国民经济也是一种浪费。

  外观差。国内机电设施外观设计一般都不如国外产品,这一点在环保设备行业尤为明显,这还在于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缺乏工业设计概念,产品外观品质得不到重视,但要提高环保设备质量水平使之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步是迟早要走的。

  为了提高我国环保治理设备质量水平,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笔者呼吁国家加强环保治理设备标准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相关负责部门已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100多项,主要的水处理设备,如隔栅除污机、行车式刮砂机等还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但由于这些标准标龄过长,重复制定等原因,给环保治理设备的质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标准标龄过长。现行的标准大多制定在2000年之前,当今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日新月异,旧的标准早已不能适应当前技术水平的要求。其适用性不强,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和国家环保产业的要求。

  受国外进口产品冲击,标准得不到贯彻和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环保企业鱼贯而入,我国大量进口国外先进的环保设备以满足生产的需求。美、英、法等国提供的设备图纸及资料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使得引进设备的规格非常混乱。为了补充进口设备的不足,国内设备也要求按引进设备规格生产,这样就使得我国所制定的行业标准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不同行业所颁布的标准重复现象严重。如“带式压滤机”,建设部、国家机械局都制定过有关标准;“辅流沉淀池刮(吸)泥机”,建设部,国家机械局,原化工部也都制定过有关标准。这就使得同样的产品在规格、型号、名称上不统一,给用户选择及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带来了困难。笔者建议,国家质检总局要尽快对环保治理设备制定统一的,适应当前所需技术方面的要求的国家标准。

  标准内容不合理。不少标准内容过多地规定了产品的外型、尺寸、规格等技术方面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技术创新构成障碍,不利于技术进步。部分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了检验指标,但却没有检测验证的方法标准;或者有了检测验证的方法标准,又缺乏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指标,给标准实施带来困难。

   笔者认为,造成我国环保设备标准化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

  标准化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对环保设备行业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企业标准化意识薄弱,甚至会发生生产企业不清楚自己生产的产品应遵循的品质衡量准则,或对标准理解不正确的现象。

  标准化体制和机制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政府仍处于标准化工作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企业均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应有的积极性;标准化管理层次过多,市场需求的变化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在标准中;缺乏标准研制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协调机制,大量的先进制造技术探讨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标准;缺乏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政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企业跟踪国际标准、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动力不足。

  缺乏标准化投入机制。一方面国家公共财政对标准化建设支持很少;另一方面缺乏标准投资利益回报机制,不能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化原则,形成良性循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于我国环保设备的标准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尽快统一现有标准。应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统一现有标准,使生产企业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

   对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加强监管,提高其标准化意识,同时对现有标准的缺陷及时补充改正。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设更适应我国当今环保产业真实的情况的行业标准。

  建立标准化投入机制。一方面国家公共财政要加大对标准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建设标准投资利益回报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